《人类政治发展史-104》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:三国鼎立

天富注册
你的位置:天富注册 > 最新动态 > 《人类政治发展史-104》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:三国鼎立
《人类政治发展史-104》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:三国鼎立
发布日期:2024-09-09 13:43    点击次数:107
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:三国鼎立1.董卓之乱和军阀混战

公元184年爆发的黄巾农民大起义,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王朝的中央集权力量。

图片

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,州郡官吏和地方豪强纷纷扩充实力。黄巾大起义的主力在当年就被残酷镇压下去,但各地余众继续坚持斗争。东汉政府为了扑灭起义力量和加强对州郡的控制,把一些重要地区的州刺史改为州牧,选择有名望而又可靠的官僚充任,总掌一州军政大权。可是,这一措施不但没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,却使分散的割据势力集中起来,增强了他们的离心力,东汉王朝实际上已无法维持对全国的统治,公开的军阀割据混战已不可避免。当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,东汉统治集团中外戚和宦官的斗争又趋激化。

公元189年,汉灵帝死,少帝刘辩继立,何皇后之兄何进任大将军,执掌大权。何进联络中军校尉袁绍,杀掉统领西园八校尉军的宦官蹇硕。为了彻底消灭宦官势力,他密召并州牧董卓带兵入京。因事机不密,何进反为宦官张让、段珪等谋杀。袁绍等举兵诛杀宦官2000多人,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宦官专政局面。接着,董卓带领西北军进入洛阳。

董卓原是临洮的大土豪,曾参与镇压羌人和黄巾大起义。灵帝死前,董卓任并州牧,驻军河东。董卓进入洛阳后,挟其兵力,独揽东汉朝政。他杀何进姊何太后,废何太后所生之子少帝,拥立少帝弟刘协为帝(献帝),自称相国。不久,又毒杀少帝,并逼走袁绍、曹操等人。董卓的专横残暴,引起士大夫官僚的普遍不满,因此他所任命的山东牧守,纷纷起兵讨伐他,军阀混战立即在北方各地展开。

袁绍出身于"四世三公",又在消灭宦官势力中出了力,他和董卓闹翻后,出逃河北,董卓尽杀袁氏在洛阳和长安两地的家属50余人。公元190年,关东(潼关以东)军共推袁绍为盟主,从北、东、南三面包围洛阳,讨伐董卓。在关东军的威胁下,董卓挟持汉献帝退往西北军的根据地长安。入关以后,董卓又数杀大臣,欲以立威,使得统治集团内部上下离心,人人自危。司徒王允串通董卓部将吕布等杀死董卓。但王允未能做好善后工作,董卓部将李傕、郭汜联兵攻破长安,杀了王允。接着,董卓部将又彼此争权夺利,互相残杀起来。长安附近居民死亡逃散,关中行人断绝。

董卓西逃后,关东联军也随之瓦解。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混战。经过几年的厮杀兼并,逐渐形成若干个较强大的割据势力。袁绍占据冀、青、并三州,曹操占据兖、豫二州,公孙瓒占据幽州,刘备、吕布先后据有徐州,袁术占据淮南,刘表占据荆州,刘焉占据益州,孙策占据江东,韩遂、马腾占据凉州,公孙度占据辽东,等等。其中势力最强的是袁绍和曹操。

图片

2.曹操统一北方

曹操字孟德,沛国谯人。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,曾任东汉太尉。曹操20岁时,任洛阳北部尉,曹跟随皇甫嵩镇压颖川黄巾军,后又募兵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军。公元192年,青州黄巾军杀兖州刺史刘岱,州中无主,兖州地方官推曹操为兖州牧。同年,曹操在济北诱降黄巾军30万,收编其精锐,作为自己的主力军,叫做"青州军"。此后,军事力量逐渐增强。公元196年,汉献帝由长安逃回洛阳,曹操采纳毛玠的建议,把汉献帝迎到许县,取得了"挟天子以令诸侯"的政治优势。同年,曹操在镇压汝南、颖川一带的黄巾军时,又夺得大批耕牛农具,开始在许下募民屯田,一岁得谷百万斛,初步解决了军粮问题。曹操还注意笼络强宗豪族和士大夫地主,一些豪强地主如李通、任峻、许褚、李典、吕虔等,在黄巾大起义和军阀混战的过程中,先后率领宗族、部曲、宾客数千家乃至数万家归附曹操。曹操采取的这些正确方针和策略,使他的势力巩固发展起来,得以连败袁术、灭吕布、平张绣,成为中原最强大的力量之一。

在军阀混战初期,袁绍利用自己担任关东联军盟主的地位,首先从韩馥手中夺取冀州,以后又把势力扩充到幽、并、青三州。199年,袁绍消灭了占据幽、青二州的公孙瓒,遂完全据有冀、幽、并、青四州,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。袁绍想以消灭公孙瓒之余威,南下一举消灭曹操,统一黄河流域。

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,就是在上述情况下爆发的。袁绍以精兵10万,战马万匹,南渡黄河。袁绍虽然兵多粮足,但内部矛盾重重,军纪松弛,士气不振。

曹操能用于迎击袁绍的精兵不过两三万人,兵寡粮少,而且后方不稳,可是曹操赏罚严明,上下齐心,将士用命。在用人上,袁绍所任唯亲,而曹操唯才是举。

交战初期,曹操声东击西解白马之围,斩袁绍大将颜良、文丑。继而率精兵5000,奇袭袁军屯粮要地乌巢,焚烧袁军全部屯粮。袁军军心动摇,全线崩溃。曹操乘势全歼袁军主力7万余人,袁绍仅带800名亲兵逃回河北。官渡之战的胜利,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。

官渡战后,袁绍病死。曹操利用袁绍之子袁谭和袁尚的矛盾,攻杀袁谭和袁绍的外甥高干,占领幽、冀、青、并四州。袁尚、袁熙兄弟逃奔乌桓。

公元207年,曹操亲率大军出卢龙塞,打败乌桓王蹋顿和袁氏的联军,斩杀蹋顿。袁尚兄弟又逃往辽东,为辽东太守公孙康所杀。至此,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。

3.三国鼎立的形成

曹操统一北方后,于公元208年,挥军南下,企图夺取荆州,进而出兵江东,逐步统一全国。当时,荆州牧是刘表,有军队10万多人。刘备在官渡之战时依附于袁绍,袁绍失败后,刘备又到荆州投奔刘表,屯驻樊城。曹军到达荆州之前,刘表病死,掌权的少子刘琮和异母兄刘琦不和,向曹操请降。刘备闻讯,南奔江陵在长坂被曹操追兵击溃。刘备退往樊口,与孙权结盟,共拒曹军。

孙权据有江东6郡,自言境内士兵有"十万之众",能立即调动抗曹的有3万人,刘备有关羽所部万余人,还有江夏刘琦的军队也不下万人,孙刘联军合计约5万人左右。曹军20余万,号称80万,水陆并进,与孙刘联军相遇于赤壁。曹军人数虽众,但有诸多不利:长途行军,疲惫不堪;北方将士不习水战,水土不服,军中疾疫流行,刘琮降卒心怀疑惧,荆州民心未附;曹操胜而后骄,谋划不周。孙刘联军数量虽少,但以逸待劳,长于水战,内部团结,士气旺盛。东吴军队主帅周瑜用火攻将曹军战船烧毁。孙刘联军水陆并进,曹操大败,率残兵逃回江陵。

赤壁之战决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。战后,曹操认识到一时消灭不了孙权、刘备,便收缩战线,对孙刘采取守势,致力于整顿内部,巩固后方。

公元211年,曹操进兵关中,打败韩遂和马超,占据凉州。公元215年,又出征汉中,张鲁战败投降,完成了北方的统一。

刘备在赤壁之战后,占领了荆州长江以南的长沙、零陵、武陵、桂阳四郡,又向孙权借得南郡。公元216年,刘备打败刘焉之子刘璋,占据益州。公元219年,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,并命关羽从荆州向曹操发动猛攻,威震北方。这时是刘备势力的鼎盛时期。

孙权在赤壁之战后,一方面巩固在江南的统治,并将岭南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;另一方面同曹操争夺荆州和江淮地区。关羽在荆州的发展,引起孙权和曹操的不安,公元219年,孙权乘关羽北上与曹军作战之机,在曹操怂恿下,派吕蒙袭杀关羽,夺得荆州。至此,三国鼎立的局面事实上已经形成了,所少者不过是帝王名号而已。

公元220年,曹操病死,儿子曹丕继位为魏王,同年10月,废汉献帝,自立为帝,建都洛阳,改国号魏,历史上也称作曹魏。第二年,刘备称帝,建都成都,国号汉,以恢复汉王朝相号召,史称蜀或蜀汉。同年,孙权称吴王。222年,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名,倾全国兵力出巫峡攻打东吴,企图夺回荆州,在夷陵猇亭被东吴陆逊用火攻击败。刘备几乎全军覆没,退回白帝城。此后,蜀、吴两国力量处于平衡状态,但都弱于曹魏。辅助刘禅的诸葛亮与孙权结盟,以共抗曹军。

公元229年,孙权正式称帝,都建业,国号吴,亦称孙吴。

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,是由政治、经济、地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。政治上,魏、蜀、吴都取得了豪强地主的支持;经济上,蜀汉"沃野千里",素有"天府"之称;东吴长江中下游区域经济也发展到可以自给;曹操占有广大的北方,由于战争的严重摧残,一时还无力消灭吴蜀,完成统一。吴蜀联合,攻魏不足,自保有余;再加上蜀有剑阁、三陕之险,吴有长江天堑,易守难攻,更增加了曹魏统一的困难。三国鼎立就是在这种均衡局面下形成的。

图片

4.九品中正制

汉代察举制度至东汉后期已弊端丛生,外戚、宦官把持用人大权,"举秀才,不知书;察孝廉,父别居。寒素清白浊如泥,高第良将情如鸡。"再者东汉末年以来,人口大流徙,无论士、庶大都流离乡土,秦汉以来的乡里组织遭到破坏,人士的出身里爵、道德才能,均难以稽考,以乡里组织作为基础的"乡举里选"制度就无法实行了。

曹操为了扩大其统治基础,采用了"唯才是举"的用人政策,先后几次下达"求贤令"。他反对把所谓"门第"、"道德"作为用人的主要标准,主张只要"有治国用兵之术"的人,不论品德如何,都可以重用。他下令将当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为九等(九品),由政府按等级选任官吏。公元220年,曹丕在代汉称帝前,为了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,接受颍川士族陈群的建议,普遍推行九品中正制度。具体做法是:由司徒选择在中央政府任职"贤有识鉴"的官员,兼任其出生郡的"中正"(齐王芳时又增设州中正),负责考查与他们同籍散处在各地的士人,品评高下,定为上上、上中、上下、中上、中中、中下、下上、下中、下下九品,送给吏部,任命官职,所以九品中正制也称"九品官人法"。中正在评定人物时,综合考查他们的门第和德才,定出"品"和"状"。门第(家世官位高低)

称"品",个人才德的简要评语称为"状"。九品中正制推行初期,中正还比较重视状,以人才优劣定品第,按照"唯才是举"的原则,选拔了一些人才。实行不久,弊端日生,状越来越不被看重,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了。本来中正是帮助吏部按才能品选人士,却演变成由中正来决定人才的高下。中正又都由本州郡的世家名门贵族官僚来充任,因而定为上品者,无不是世族名门,选官用人就全凭门第的高低了。这样一来,九品中正制便成为士族垄断选举、操纵政治的工具,由此而形成了日后的门阀政治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天富注册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